总有一句话能表达出你此刻的心情,无论是开心还是伤感的。
当前位置:句子录名言大全爱国名言内容页

有关相关法律法规的名言佳句(精选49句)

2022-02-10 18:50:01互联网爱国名言手机版

1、不以规矩,难成方圆。

2、君子虽然富贵,但不因过

3、政治的好坏,要看人治和法律。

4、吃菜根淡中有味,守法律梦里不惊。

5、以德服人,真诚待人;以法行事,严肃党风。

6、工作靠能力,运作靠规律,形象靠素质,发展靠后劲。

7、落实八项规定,拒腐防变亲民。党员干部,身体力行。政治清明,世风纯净。

8、以敏锐的眼光识人才,规范的程序用人才,宽阔的胸怀容人才,浓厚的感情留人才。

9、法律施之于人,即使是极小的判决也须谨慎小心,何况施用于涉及重大罪责的人呢?

10、神剑高悬,扫除衙门作风;矩步规行,整肃机关歪风:甘贫守分,抵制奢靡浪费之风。

11、公道正派是法则,对己清正是守则,对人公正是原则,对内严格是规则,对外平等是准则。

12、领导接访实效化,敢于面对群众;干部下访规范化,勤于接近群众;党员走访常态化,乐于帮助群众。

13、问计于民应虚心,依规办事不随心;克己奉公无私心,扶贫济困施善心;苦干实干用全心,党群干群心连心。

14、对于党员干部,都应当结合现代道德规范的修养,学习和借鉴中国古代优秀的道德思想,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15、以公为镜可以聚民心,以廉为镜可以生威望,以法为镜可以治天下,以德为镜可以安邦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16、大凡官府安排实施一件事情,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一定要从法律上加以考察,在心里揣摩筹划,做到没有一点儿疑问,然后再实施。

17、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爱国爱局爱事业,市场监管担重任;头顶国徽扛红盾,公平公正为宗旨;市场秩序要规范,打假护农记心间。

18、思想根源摆在前,贪欲之心害人己,端正路线是关键,堕落法律不姑息,学习提高治标本,纯洁党性要自律,无私奉献在倡廉。立党为公勤为民。

19、铲除四风要打持久战,打组合拳,不搞一阵风、大轰隆,科学规划、严密组织,循序渐进、步步深入,一点一点将干部的权力收紧,百姓心中的形象树起。

20、一个人如果不知羞耻,那么就会不问是非、善恶,不顾道德规范和最起码的做人准则,为所欲为,无所不为,以致做出伤天害理、大逆不道的事情来。北宋欧阳修说的不知耻者,无所不为就是这个意思。

2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就有严明的组织纪律约束,这种约束对我们党员领导干部的成长、对我党的事业发展都是有好处的,离开这种纪律约束,我们很多人可能就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的事业可能就要受到这样那样的挫折。

22、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是句俗语,常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人集合成了社会,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往往做事的目的不同,如果没有一定的规矩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彼此的冲突之中。

23、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党纪国法和规章制度就是党性原则,按原则办事是员必须遵循的规矩。规矩就是作风,作风这个规矩解决好了就能促成思想政治建设的方圆。规矩就是品德,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现实讲就是遵循个人思想政治建设的规矩。

24、用哲学的观点来说,万事万物都有其根源、有其规律,只有找到其根源、规律,问题、事情自然迎刃而解!如果面对问题,不按其规律处理,即使再多的人也只是指手画脚、看热闹的人而已;懂得其规律的人,即使只有一个人,自然会轻而易举地解决问题。

25、凡我们各级官长,须认真对待你们掌管的工作,慎重对待你们发布的命令,命令既出就要执行,不可反复调改,不可违逆。以公正消除私情,百姓才会信任归顺。先学习古代经典,了解前代成败经验,然后从事行政管理,议论政事依据法律、制度,行政就不会犯迷糊、出错误。

26、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只有灵活应变,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同行、超越自我,才有竞争力,才能在机遇与风险当中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反之,懒于创新、墨守成规者,不是事业做不大,就是惨遭淘汰。如一些百年老店风流不再,曾经辉煌的企业昙花一现,大多与缺乏创新有关。

27、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法国作家雨果说得好:善良。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良、向善之美;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己要求,主张独善其身、善心常驻。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对众人而言,唯一的权力是法律;对个人而言,唯一的权力是善良。

28、不听从亲近者之言,而是根据法律和规律,来判断是非得失。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话,都不入于耳;任何不符法律制度的劳作,都不计作事功;没有功劳的亲戚朋友,概不委其以官职。任用官员不偏囿于亲近之人,执行法律不将亲爱之人置于其外。上下之间,相安无事,只有实施法治才能实现。

29、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把个人的欲望限制在党纪政纪、党规国法限定的范围内,绝不能谋取规定以外的特殊利益。应当知足常乐,感谢人生,多想责任,多讲奉献。一定要以人世之心干事,以出世之心交际,在车马喧哗、前呼后拥之时,常思人去茶凉、功成身退之日。少些应酬的热心,多些学习的静气。

30、奖赏一定与受赏者功劳相当,不可凭个人恩宠颁行;惩罚一定与受罚者罪责相当,不能因个人宠幸而免除。奸邪辟佞的,即使是亲近之人,也要罢退;忠诚正直的,即使散在乡野、远在他国,也要招用。法律、政令既已施行,行政纪律自然就会端正起来,如此,则不会有无法治理之国家,也不会有不可教化之民众。

31、治理之道一定要明确公与私的区别,严格遵循法律制度,拒绝所有的私人恩惠。令必行,禁必止,这才是君主执政的公义。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私利行事,取信于朋友之间,不能以赏赐来鼓励,也不能以刑罚来阻止,这是做臣子的私义。私义盛行,国家就会混乱;公义盛行,国家就会太平,所以公私一定要区别清楚。做臣子的有私心,也有公义:修身廉洁而行事公正,做官无私,这是做臣子的公义;贪污纵欲,安身利家,这是做臣子的私心。

32、法治是以法治国,人治是以德治国。所谓法治,就是国家以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维护社会秩序。所谓人治,就是国家以一套严格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制度去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产生社会秩序。要使法制变成法治,就要以人们的权利平等、权力制衡、司法、立法和执法相互独立作为前提,不然法治就难以产生良好的社会秩序。人治成本的高低以及效果的好坏,除了依赖于人们的道德水准外,主要还是要看国家治理者的道德素质和水准。

33、从善如登,需要踩实。人生在积累变化的过程中,每一步都必须迈得坚实沉稳,每一处都必须做得标准规范。只有迈得沉稳,才能不断前进;只有做得规范,才能持久牢固。一些腐败分子曾经是声名显赫的权贵,也曾经是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但正由于他们在从善、从廉的道路上没有能认清方向,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踩实,或是走旁门左道,或是走捷径,或是耍花枪,终致失足坠崖。从善踩实,一足一步不辍,一点一滴不虚,足下可致千里,积土能起高山。

34、凡是为官理政之始,不可仅凭一己之见就设立法令规条。虽然这些法令规条曾经在一些地方实行过,也恐怕变易了地方而与当地风俗不合。假如违背人情而强行实施,最终必将是格格不入。如果由于难以推行而中途改变,以后再有命令,人们便不再信任了。因此,开始理政之时,不如一切照旧而行。如果运转顺利,何必要改变呢?或许个别条目不便推行,要详细观察而慢慢地变更。人们只见上下相安,而全不知其何以相安无事,不也很好吗?故而君子根据当地习俗以实施教化,详察失误然后采取预防措施。

35、只有国家征收的赋税,而无个人的索求;只有国家的用度,而无个人的花费;只有国家的劳役,而无个人私事的役使;只有国家的奖赏,而无个人的私赐;只有因公而生的愤怒,而无个人的私怨。为个人而索求于百姓,则赋税繁多而无节制,有损清正廉洁;为个人而私开消费,则公费耗增而无限度,有损法律制度;为私事而役使百姓,则骚扰百姓而无穷尽,有损为官道义;为个人目的施予小恩小惠,属下整日期望,奖赏却无一定之准则,有损奖赏之正道;心怀私人怨恨,属下就会常怀恐惧,疑虑不安,有损害个人之美德。

36、天下的祸患没有比说苟可以就停止再大的了。养成颓靡不再能振作的习气,形成积重难返的形势,都是因为苟可以三个字造成的。所以贤德的人修养自己的身心勤奋自勉不敢停歇,治理人民不断鼓舞自己不敢厌倦,不会因为没事废掉常规,也不会因为没有害处就忽视小的过失。这不是多事,也不是喜欢劳累,是真正认识到天下的事情,勤于考虑未必出现的祸患,尚且会出现很多因为意外发生而令人懊悔的事情:怀有非常过头的思虑,尚且会留下不及补救的忧患;一开始就小心谨慎地进行谋划,也不免在事情结束时还会出现怠惰的毛病。

37、一心为公,不徇私情,这才是官员奉行职事应有的品德。阿谀奉承、花言巧语的谄媚,是腹心之病;正直、方正,是政化之纲。不要害怕权势,受人挟制;徇私枉法,为害不小。不要贪图贿赂,就不根据事实,从重或从轻判罪,用卖狱来奉养自身,那大祸马上就来了。不要追求树立自己的威名,便搞烦琐苛刻的刑罚。曾经听说严延年的贤母,准备好墓地来迎接他。不要贪图宽恕的名声,去沽名钓誉。又听说春秋时期的晋国,搞不善之政的人要被免去官职。张汤随意从轻或从重处置犯人,已经使得汉朝的法律超过常度。伯州犁上扬手下摆手,进行诱供,那是楚国的丑事。

38、党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要釜底抽薪,不要扬汤止沸。要有强基固本之策,不能整天忙于抢险救灾。突发事件一旦出现,固然要先行治标,但就长远而言,则必须重在治本,力求从根本上消除突发事件产生的根源。治本的方法在制度,因为制度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因此,必须不断完善生产安全和社会安全的法规体系,下大工夫制定并落实一些实在而具体的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做到有权必有责,失职必追究。这些制度既要严谨规范、相对稳定,又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特别要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的作用,防患于未然,确保一方平安。

39、战略思维作为一种着眼全局和长远发展观察、思考、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是党员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和能力。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同志就提出战役和战术指挥员要懂战略的问题。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战略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的快速传播,局部与全局、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更加密切,对站在战略层面思考问题的要求更为普遍。实践证明,有没有战略头脑,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至关重要。多一点战略头脑,就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40、党员领导干部都应带头管住自己,自觉从点滴小事做起,才能不断提高党性意识,充分体现党员先进性。在具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自我检点,从而实现自我言行与社会规范、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有机统一。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自己的小节和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严格以中央八项规定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自我修养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素质,实现人生的升华。同时,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同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增强忧患意识,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勤奋工作。

41、古往今来,无论是立法还是执法,都离不开人这一主要的因素。吏治是联系法律和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法律只有通过他们才能被应用于社会生活当中去。因此,吏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法律的实行效果。中国从战国到秦汉,随着封建官僚制度的逐步确立和不断发展完善,吏治也越来越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例如,法家虽然一向都是强调法治而反对人治的,但这并不代表着他们就完全忽视人的积极作用,相反,他们也是非常强调官吏应当奉公执法。韩非子曾把官吏和人民的关系比喻为枝叶与根本的关系。他认为明主治吏不治民。意思也就是说,英明的君主通过加强吏治,就可以达到治民的目的,官吏是君主用以统治人民的一个重要工具。

42、县衙各房的胥吏应把以前的案例文牍作为老师,要规划一件新案子,可以翻阅以前的案牍,把它引为例证。县令施政可以拿前任的政事作考校,有违碍难以施行的,就依照前任的方法去做。全县的事情都是自己的事,早晚都要勤勉地工作,不能暂时偷安以图短时的安宁。全县的民众都是县官的子民,心里要时刻记挂他们,唯恐他们有一个人处在困苦之中。按照不多事的原则做事,来的不迎接,走的也不送,一切都在不扰民的状态中进行。不因为他人的赞誉就高兴,也不因为他人说自己坏话而发怒,一切都不能干扰自己平静的心情。不以先人之言为主,不争无益之气,已过去的事不再想它的原因,将要来的事不去猜想是否有欺诈,一切想法都要本乎道理,而与人无争。

43、士民约束自己,本来就不能不严加要求。但是,有职权的官员,应当比士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而负责监察的官员又应当比一般官员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因为监察官员的职责就是查处和惩治腐败官员,以警示内外,整顿纪纲。如果自我的要求不严格,怎么能让其他人信服呢?所谓严格,要像未婚女子在家里一样,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遵守礼法,只有这样的品德才是完全合乎规范的。如果有半点违背道德规范的举动,人人都会加以议论指责。假使倚仗权势,只谋求私利,或巧立名目收受钱财,或私自经营盐、铁,或沉溺于酒色,或任人唯亲,或不依时令进行农耕、狩猎,或宴会游玩没有节制,或假公济私冒称办理公家的事,或无端大兴不紧要的土木工程,或旷废官宅而不住,或放任家人胡作非为而不加管教。

44、有实绩必然会有名声,虚名骤然聚集,诽谤的言论也就会随之而来。做官有想猎取虚名从而觊觎好官职的人,人民本来安静无事,却一定要兴造事端、改变旧规,以此希望上级官员知晓;奸诈狡猾的人应当加以惩治,却一定要枉法给予庇护,以此取悦小人的心意。以至于整修装饰驿站,重金贿赂过往的官员,甚至做出一些奇异偏激、违逆常情的事。对外想钓取君子的名声,而内心实际上连市井小人都不如。这样的心思一起,那么从早到晚之所以忙忙碌碌,无非是为了猎取虚名,给百姓带不来丝毫的实际利益。这样的人,不仅虚名得不到,还会被有识见的人士所讥笑。他们难道不知道官职升迁本来自有一套规矩,怎么可以通过沽名钓誉而获得呢?是是非非,时间久了自有定论,关键是自己应当尽职尽力,使人民能得到实惠就是够了。

45、解放思想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要使思想真正得到大解放、促进大发展,就需要每位党政干部努力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不唯书,并不是可以不读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文化的书以及上级的有关文件,更不是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是注重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发展的眼光去创新思维,以改革的办法去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克服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真正做到知和行的统一。不唯上,也不是可以不执行上级的决定,更不是不听领导的话,而是要善于把上级精神和领导的意见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反对照抄、照转、生搬硬套,真正做到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统一,对领导负责和对工作负责的统一。

46、朝廷设立官职,全是为了百姓。只要对百姓有益,不妨碍公事,那么无论是宽和严,无论是水和火,都可以作为仁政。不能依据百姓的需凡事规划谋略尚未详细全面时一定不去轻率推行,利害还未悬殊时一定不随意改变。如果要拯救以往积弊,必须深究产生积弊的原因。如果是当世的弊病,只对这个时期加以治理;如果是法规产生弊端,就要将法规全部革除。这样又要根据新法来校正旧法,就要长远打算,考虑困难。如果知道弊端应该革去,而所作所为不能把握问题的根源,知道事情简单可以去做而不能把握其要领,那么旧患没有消除,新的灾祸又重新滋生,为了医治腿病反而使腿萎缩,问题辗转加剧。这些都是用一种弊端代替另一种弊端。而且,喜好革除弊端,而不能推究其终始,令下之后欺诈随之而起;法规难行而违背众人意愿,则法规出台奸诈随之出现。只有视当地习俗以实施教化,详察失误然后采取预防措施,才可以使政事与时世相协调。

47、这样,他把国家的正事放在后面,而先为自身谋好处;考虑的不是国家的方方面面,而往往急着为子孙打算。以至有时候提拔引进人才,不问这个人是贤明的还是愚笨的,是有才能的还是无才能的,而只从私心出发审视。他所喜爱并且称许的人,一定是与他亲近的人,要不就是有恩惠于他的人,要不就是他想招来作为腹心的人。他所憎恨并且诋毁的.一定是与他疏远的人,要不就是与他结怨的人,要不就是才德众望都在当官时不担心听不到奉承的话,怕的是没有规劝的话。百姓即使心里怨恨诅咒,也无法迅速听到,等到离任的时候,一个官员是好是坏立刻就区分清楚了。如果老百姓有留恋不舍的声音,就是一个好官。如果不是好官,离任时人们会跑到大路上庆祝,即使这人是升官离开,也堵不住百姓的嘴。如果是因为其他原因离任,恶言责(mà)随处都会有。离任交接办理需要时间,这期间没有人愿意给他提供寄居的地方。所以权力握在手中,应当时时考虑到会有离任的那一天,自然就不敢得罪黎民百姓了。

48、治理国家者让法律顺从个人意志,不如让个人遵守法律规定。让个人遵守法律,公道得以实行,而个人私欲受限;让法律顺从个人意志,公道难以实行,个人私欲则得以横行。个人私欲横行,官员争夺之大门官员处理公事,是非自有公理,处置轻重与否自有法律为据,不可因私心而违背公理,也不可以枉法来曲从人情。诸葛亮说过:我的心像一杆秤一样,不能为人任意称量轻重。身居官职者应将这段话奉为法规。然而人之常情,每每私欲胜于公心,贪图财货就不可能公正,喜怒任性就不可能公正,偏袒亲戚、畏惧豪强、顾虑祸福、计较利害等,都不可能做到公正。殊不知是非之分,不可改易,此乃天理;轻重之别,不可逾越,此乃国法。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是违背天理;轻罪重判,重罪轻判,就违反国法。身居官位,治理百姓,却违背天理、违反国法,内心怎能安宁?天地鬼神的诛讨,金科玉律的禁约,怎可忽视呢?因此,希望同僚秉持公心,坚持公道,而非沉迷私情,为私情阻挠,或许能使曲直适宜,而无冤枉不公之哀叹了。

49、天子的职责,没有比选择宰相更重要的了;宰相的职责,没有比选用贤才更重要的了。那么,怎么样知道他有道德才能?向人们询问即知,考察其行为即知,观察其所举即知。建造房屋不靠众多工人帮助,建筑师即使再灵巧,房子也盖不成;治理国家不聚集众多贤才,宰相即使再有才能,国家也无法治理好。做宰相的,如能开诚布公,襟怀坦荡,己所不能,举荐能者以任用;己所不知,举荐知者以任用;己不敢言,举荐敢言者以任用,如此,他人之才能则皆为我有。一定要一身兼任众事,即使大圣大贤,也有所不能。纯白之狐,世所未有,但有纯白之皮裘,只是从众多狐皮中选取拼合罢了。况且,对于大臣而言,本不以事事皆知为贵,只要公平正直,无所嫉妒,那么聪明者自会贡献智谋,强壮者自会贡献力量。喋喋自以有才,巧言自以善辩,自吹自擂,那么贤能者一定不乐于为之出力。概言之,君主喜欢自我炫耀,则臣下即有不尽职者;宰相喜爱自我炫耀,则管事官员就有不尽职者。位居人上者,以简驭繁,以静制动,以无成见之心自然应对天下之心,则所下之令会执行,所用之人会鼓舞。如若知其贤能而用之,任用之后又心存怀疑,而且一定要胜过他,这与不知才、不用才,而只相信自己之才又有何区别?这样,则规矩体统尽失,而谄佞小人随之而至。与小人处事,天下之事无须多说,也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