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句话能表达出你此刻的心情,无论是开心还是伤感的。
当前位置:句子录语录大全佛语经典内容页

佛家早安心语及图片(精选99句)

2022-05-11 10:32:02互联网佛语经典手机版

1、佛心禅语 小错起初不惩治,必将酿成大错。

2、天天禅语扫除心灵阴霾,则能显现亮丽本性。

3、不仅要奉献财富,更重要的是塑造虔诚的慈悲心。

4、佛语禅话行一分善,得一分福,就减一分灾难。

5、如果人人能减少制造垃圾,垃圾山的问题就会减少。

6、远离谄曲,质直无伪。《华严经》卷五十四,离世间品

7、天天禅语能顺天理,就有福;逆道而行,平安难求。

8、天天禅语修行不只有耐力,还要耐怨,才会圆满人格。

9、不要抱怨,任何抱怨出去的,最后都要自己收回,不合算。

10、恒心、毅力能如“滴水穿石”,再大的困难与阻碍都能突破。

11、佛语禅话资源回收的目的,在于提倡与教育人人懂得惜福。

12、舍弃“我”要真正地完成人格,就必须付出代价——忘我。

13、以全宇宙为自体是人生的最高价值。(民国)太虚《佛陀学纲》

14、天天禅语发大心、立大愿,身体力行亲身体悟,德才能显现。

15、天天禅语境界来时要惜缘,去时要自在,让心不受烦恼所困。

16、佛法就是一座桥梁,一切众生通过它从烦恼的此岸到达般若彼岸。

17、随国俗法,莫是莫非。《中阿含经》卷四十三,《拘楼瘦无诤经》

18、雄鸡唤梦人、往事乃幻影 五更雄鸡唤梦人,顿悟往事乃幻影。

19、人生有如高空走索,应专心一意往前看、向前走,不要回头空懊恼。

20、莫贪意外财 为人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莫说过头之话。

21、人不能自伏意,反欲伏他人意;能自伏意,他人意悉可伏。《三慧经》

22、禅,就好像是哑巴吃蜜,甜味点滴在心头,你只有体会,而不能言传。

23、诵持佛名故,超亿千万劫,一切诸烦恼,疾得成菩提。《八佛名号经》

24、心不至第二,已灭坏不续,我为弟子说,念展转生灭。《入楞伽经》卷十

25、佛心禅语 望断冥鸿没处秋,苍苍一色水连天。——《宏智禅师广录》

26、以佛心看人,周遭遍地人人皆是佛;以鬼心看人,则处处都是狰狞的鬼影。

27、分秒不空过,步步踏实过;善念不间断,好事日日做;妙法时时用,法喜多

28、视如水上浮沤,视如海上蜃楼,若人观世如是,死王不得见他。《法句经》

29、佛心禅语 占有不能带来快乐,为金钱而忙碌顾不上享受并不是明智的。

30、诸法因生者,彼法随因灭,因缘灭即道,大师如是说。《佛本行集经》卷四十八

31、佛心禅语 一切言行举止,能精神统一,心念一致,就是禅定。——证严法师

32、佛心禅语 林退斋临终,子孙环跪请训。日:“无他言,尔等只要学吃亏。”

33、人间好话,要如海绵遇水般牢牢吸住;世间是非,要如水泥地般坚固,水过则干。

34、照见五蕴皆空,不是要消灭五蕴本身,而是要空掉我们在五蕴上所起的种种妄念。

35、不依靠任何人而独立生存的人是没有的,包括佛在内,因为没有了众生就没有了佛。

36、人生的确有许多黑暗面,在这么黑暗的社会,我们应以万蕊心莲来成就清净的世界。

37、人生三大支柱 人生有三大支柱:一是生命健康,二是精神信仰,三是物质基础。

38、修治最胜行,严净诸刹海。修行无量行,严净诸刹海。《华严经》卷十一,毗卢遮那品

39、普贤法身遍一切,能为世间自在主,无始无终无生灭,性相常住等虚空。《金刚顶经》

40、修身治心,则与人共其道;兴事立业,则与人共其功。(宋)简堂禅师(《禅林宝训》)

41、如何修禅定?佛日:有着之故行禅定耳!以见吾我便摄息之,是日禅定。——《贤劫经》

42、有一乘道,净众生,离忧悲恼苦,得真如法,所谓四念处。《杂阿含经》卷十九,第535经

43、佛心禅语 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随处得自在。”一《云居道简禅师》

44、佛心禅语 如何面对这些外物,佛教大师的观点是从“舍”中寻得更宽广的精神境界。

45、在平凡的人生中,自我约束行为、自我反省,把好的形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精进”。

46、背叛是男人的血统,博爱是男人的宣言,自由是男人的口头禅,见异思迁是男人一贯的风尚。

47、若常愁苦,愁遂增长;如人喜眠,眠则增多;贪淫嗜酒,亦复如是。《大般涅槃经》卷十七,梵行品

48、一个人如果没有脚,只是一个人不便,要是有双脚却不走正路,那不知会害了多少人,毁了多少家庭!

49、处理事情,感情要蕴藏在理智中:与人相处,则要把感情表现在理智上,如此才会事圆、理圆、人也圆。

50、生命的获得,是一种偶然的因缘聚会,由不得自己;生活的好坏,却在于一个人内心的取合,全凭自己做主。

51、是法身者,纯一无二,无漏无为,应当修证。诸有为法从无为生。如是真实,无净无染,无念无依。《佛说法身经》

52、禅宗一直在讲不要有心念的活动而是行动,这个行动本身就是一种解脱。当然行动也代表觉知,还有立即采取行动。

53、大气是一种修养。发怒时要看看发怒的对象是谁。可以和比你高出很多的人发火一万次,而不要和一个乞丐发一次怒。

54、奉行四根本戒:不杀生而护生,不偷盗而布施,不淫欲而尊重,不妄语而诚实;应以“饶益有情”作为终生奉行之规范。

55、佛教理想中的生活,既不推行禁欲的人生,也不提倡纵欲的人生,而主张过着“中道”的生活,要顺乎自然过自在的人生。

56、月光的联想人间的光明除了日之外就是月。佛教将日光比喻为智慧,月光比喻为慈悲。月亮晶莹的柔光,能使人心地澄清。

57、佛心禅语 那些学到知足的穷人比那些不知足的富人更台能享受生命,这些人没有多大的责任和很少的紧张。——《法露缘》杂志

58、或许我们还没有真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高人点渡,但每个人都可以直接寻求顿悟,悟通这辈子所为何来?所要的是什么?

59、佛心禅语 坏事虽小,但它能腐蚀一个人的灵魂,日积月累,就会从量变导致质变, 使这个人最后跳进犯罪的泥坑,成为可耻的罪人。

60、听别人说话时,要以说话人的心态聆听——听年轻人的话,用年轻人的心态聆听;听老年人的话,用老年人的心态聆听——即得人事圆融。

61、天天禅语欲望使人失败,无私令人成就;烦恼使人痛苦,觉醒令人快乐;执著使人束缚,放下令人解脱;无明使人迷惑,智慧令人证悟。

62、当有人对你施不敬的言语,请不要在意,更不要因此而烦恼,因为这些言语改变不了事实,却可能搅乱你的心。心如果乱了,一切就都乱了。

63、菩萨行者心怀慈悲,常起利益众生的念头,无论到任何地方,心都无畏惧。因此,若能做到以爱待人、以慈对人,则不惹人怨,亦能结好缘。

64、佛心禅语 心莫向外求:没人能替你成功,没人能替我们成功,只能靠着一双手,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靠着~双脚,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65、佛心禅语 缺憾的必然性要求我们学会放弃。为了生命中的美好和希望,我们必须放弃那些绝望的情绪、悲观的思想,以及内心的自艾自怜。

66、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涅槃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毫毛差别。(古印度)龙树《中论·观四谛品》

67、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烦恼是中流,般若是船筏。乘般若船筏,越烦恼中流,离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这个过程都在我们当下的一念完成。

68、譬如甘蔗味,虽不离皮节,亦不从皮节,而得于胜味。皮节如世话,义理犹胜味,是故舍虚言,思惟于实义。《大宝积经》卷九十二,发胜志乐会

69、三轮清净是檀那,以此修因德圆满。当知证获波罗蜜,唯由心净不由财。若有染心施珍财,不如净心施少分。《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七,波罗蜜多品

70、有人对自己心怀恶毒的想法,意欲加害,乃至砍掉头颅,节节肢解尸体,受到这种对待,仍然心无怨恨,即是忍辱。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大概只有圣贤。

71、三界悉虚妄,如幻皆不实。皮覆恶不净,凡夫无羞耻,恶觉因缘故,妄想生贪着。譬如满瓶粪,外假画庄严,愚痴不知故,取瓶头戴行。《大庄严法门经》

72、净土极则事,无念外之佛为念所念,无佛外之念能念于佛。正下手时,便不落四句百非,通身拶人。(明)澫益《灵峰宗论》卷四之一,《答卓左车茶话》

73、此土初祖云:心有所是,必有所非。若贵一物,即被一物惑;若重一物,则被一物惑。信被信惑,不信又成谤。(唐)百丈怀海禅师《百丈怀海禅师语录》

74、他人若已拥有一分爱心,我们要积极鼓励他,使他的爱心绵延不断。不只是一时短暂的爱心善念,还要使他们能保持长期不断的精进心,去完成菩萨的道路。

75、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不起贪嗔痴,即大持戒。不人我是非,即大忍辱。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

76、佛心禅语 曾经有多少人感叹:难得有几天清净的日子。工作太忙了、事情太多 了、应酬太多了,妨碍了清净心。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一直保持清 净心?

77、任何时候,都要做简洁的自我,宽容对待生活,珍爱自己与身边的每一个人。唯有如此,才可以拥有一颗干净的琉璃心。纵是不经意覆满时光尘埃,也泾渭分明。

78、有一些不会处理烦恼的人,到处自找烦恼,总觉得生活在一种大家都对他有意见的气氛当中,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作用,他不知道怎样要求自己和怎样谅解他人。

79、第二种人有担当、有责任心,而且往往目标明确,会一直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向上攀登,而一旦有所获得时,却舍不得放下,只会拖着越来越重的行囊,艰难上路。

80、佛心禅语 一位佛学大师说:“人越是独立,就越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内心也就越平静祥和。”言下之意是,只要心不动,即便有三千烦恼丝缠身,亦能恬静自如。

81、取长补短 善识己之短,善取人之长;要善于取先辈之长、取师长之长、取学友 之长、取部下之长,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人易于成功,不善于取长补 短的人很难有所成就。

82、众生识、初一念识,异木石,生得善,生得恶,恶为无量恶识本,善为无量善识本。初一念、金刚终一念,于中生不可说不可说识,成众生色心,是众生根本。《仁王般若经》卷上

83、菩萨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随前人所须,一切给与。而菩萨以恶心、瞋心,乃至不施一钱、一针、一草。有求法者,不为说一句、一偈、一微尘许法,而反更(mà)辱者,是菩萨波罗夷罪。《梵网经》卷下

84、有时我们处在好环境中,却不知道珍惜它,只觉得“我不负人,人人却负我”;换个环境后,因受到另一种人事的磨练,才体悟到当初的人事并不比目前的差啊!为什么在那里我感到痛苦,换到这里我还是痛苦呢?

85、佛心禅语 虚名也会带来利益,然而虚名很短暂,既害人又害己。真正的好名则是随着一个人真诚为人付出自然而来的。有了名利之后,还要能智慧地对待,与其执著于名利,醉心于享受名利,不如享受无求的充足自在。

86、很多人误认为修行一定要打坐,或者一定不打坐,这两种观念都不要执着,否则都是错的。禅宗讲求心的自在、明净和烦恼的解脱,不在于打坐不打坐。如果打坐到瞌睡连连、妄念纷飞,这种打坐就成为一种形式,是徒劳无益的。

87、别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学会自己欣赏自己,等于拥有了获取快乐的金钥匙。欣赏自己不是孤芳自赏,欣赏自己不是唯我独尊,欣赏自己不是自我陶醉,欣赏自己更不是故步白封……经常要自己给自己过节,学会寻找愉悦的心情。

88、生活的禅法,在于协调自己内心的情绪,面对千变万化的情绪,需要一个向前的方向,与内心厚重的力量,建立好内心与外界与谐相处的一种关系,在哪里忧虑,在哪里释然,在哪里波澜,在哪里忘记,在哪里沉重,就在哪里承担。

89、佛心禅语 自古以来,仕途多变,正所谓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丢掉 乌纱帽,甚至丢掉性命。如果把名利看得太重,整日提心吊胆,这样的人 生是毫无乐趣可言的。在今天,同样如此。只有淡化利欲之心,才能积极 人世,超然出世。

90、犹如金在矿,处石不堪用,销炼得真金,作众庄严具。赖耶性清净,妄识所熏习,圆镜智相应,如日出云翳。平等真法界,佛与众生如,非断亦非常,大悲恒不尽。诸佛法性身,本觉自然智,是真胜义谛,唯佛方证知。《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十

91、日出日落,但天穹不会成为过去;沧海桑田,但自然不会成为过去;花开花谢,但灿烂不会成为过去;朝生夕死,但精神不会成为过去;缘起缘灭,但大干不会成为过去。一切发生,一切消亡,都不会成为过去,我们忘记了,时间会记住,时间忘记了,灵魂会记住。

92、佛心禅语 人人都有不易控制自己情绪的弱点,但人并非注定要成为情绪的奴隶 或喜怒无常心情的牺牲品。学会怎样清除破坏我们舒适、幸福的生活和阻 碍我们成功的情绪敌人,是一门最精深的艺术。如果你能够驾驭自己的情 绪,你的人生就会是一片美好前程。

93、佛说“跋地罗地偈”摒弃过去和未来之事,不执着现在之事,你将平静地游荡。不贪恋任何名色,不为不存在而悲伤,这样的人在这世上不衰老。他不考虑自己有什么,也不考虑别人有什么;他没有私心,不为自己没有什么而悲伤。《经集》第四品,第十五章《执杖经》

94、一位朋友曾抱怨:世上的许多恶人为什么生活很好;世上的许多善人为什么举步维艰。我说,这是报应。朋友不解:恶无恶报,善无善报,这算什么报应?我一时也说服不了他,就给他一个建议:有空读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几年后,这位朋友与我再次见面,一点抱怨的心都没有了。

95、佛说:因为无所悔恨,所以心生欢喜;因为心生欢喜,所以心情愉悦;因为心情愉悦,所以心态平和;因为心态平和,所以可得禅定;因为得入禅定,所以能领略真知实见;因为领略了真知实见,所以可以看透生死;因为看透了生死,所以能得到解脱;因为得到了解脱,所以可以明见佛性。

96、是虽住四禅,而以大悲愿力,不随禅生者之所住处。是虽住四无量,为化众生故,而不生于色界者之所住处。是虽修四无色定,以大悲故,而不住无色界者之所住处。是虽勤修止观,为化众生故,而不证明脱者之所住处。是虽行九次第定,而不厌离欲界受生者之所住处。“四十华严”卷三十四

97、人生不必求全责备,有道是: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半亲半爱半苦乐,半俗半禅半随缘。那些你受的苦,流的泪,吃的亏,担的责,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98、其实,“肯定自己”,不仅是禅者的一大课题,还是我们普通人最欠缺的 东西。自信对于每个人都同样重要,没有自信,要想成功,简直是天方夜 谭!和后退一样,自信也是成功者一项必不可少之品质,其实这两者并不矛 盾,只有自信之人才能够从容后退,才不会认为退一步,就再也不能前 进了。

99、感恩天地,因为天地给了我家园;感恩父母,因为我是父母创造的生命奇迹;感恩师长,因为他们,是我探知这个世界的向导;感恩兄弟朋友,因为他们,我的人生旅途没有孤独;感恩爱我和我爱的人,因为他们,我的灵魂得到了抚慰;感恩那些我曾伤害和伤害过我的人,因为他们,我变得悲悯而坚强。